1)第一百八十六章:未来一代,海上巨无霸_国际倒爷,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15000吨公称压力。

  相当于3000头大象摞在一起,踩背。

  可一次性锻造400吨以上的铸件。

  镇国级的重工设备。

  陈东方讪笑了下:“那就125000吨,按照原价进口我们都愿意尝试,或者5000毫米的热轧机,只要主机就行,这个也是我们急缺的,能帮我们联系一下吗?可以的话,我们愿意全套引进。”

  林岭东满头黑线。

  狮子大开口,这一位也真敢要啊!

  5000毫米冷轧机,航母甲板生产线!

  重工行业钝剑无锋,无不往大了造,只要能大就是好的,几乎越大越好,支持超级工程。

  而技术的突破千难万难。

  如果林岭东记得没错,国内的第一台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,要等到2006年才试车成功,结合鞍钢的5500毫米厚板热轧机,步入了巨工时代。

  从此华国的船舶工业,往巨了造。

  航空母舰都不算什么了,连航母都是小儿科。

  40万吨的巨型矿船,中远海运的五艘20万吨集装箱姐妹船,金牛座,双子座,白羊座,天秤座,人马座,每船能装下20000个标准集装箱。

  未来一代,海上巨无霸,跑一趟能挣2个亿。

  这嗑,没法唠了。

  林岭东:“咳咳,回头再说吧,这两项难度太大,要引进回国,不运作个三四五六年,经历层层磋商,是很难拿下的,就没简单一些的吗?”

  陈东方:“三五几年也可以,我们可以等,但要及时跟进,不能落与人后。”

  原料码头的陈刚插嘴说:“我们最缺的就是轧机,钢管、板材、型钢、线材,只要是大型轧机都是好东西,能帮我们问一下么,最好是不锈钢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,我们都有兴趣引进。”

  陈老将两人都拨开:“你们瞎胡说,净给别人添乱,这些拿回来有什么用?组装出问题了怎么办?”

  “技术壁垒,往产业链的上游追溯,往往都是材料学。”

  “重点要材料,材料。”

  陈老转过头:“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是强项,单晶铑这项技术就很不错,你能帮我搞几个航天飞机的涡轮扇片么,我拿来研究一下。”

  林岭东眼前一亮。

  陈老这句话,算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了。

  工业时代,材料为王。

  硅,锂,碳,钛,镍,铬,砷,这些大规模应用元素,才是他的工业发展方向。

  “涡轮扇片问题不大,马达西奇我能联系上,进口几幅报废的涡轮不成问题,尼古拉第九贸易局跟我关系还不错,就是关税可能要高上一些,按废铁的价格来算,大概35%吧。”

  “废铁?”

  陈老还有些转不过弯来:“关废铁什么事?”

  林岭东诡异的笑了:“我正准备,在乌克兰成立一家英资贸易公司,收购废旧钢材,你不是要报废的么,按废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b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