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5章 公开招标私底话_第五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百姓的钱,也是纳税人的钱,国家的钱也是钱,不能这么瞎折腾啊。”我说。

  “通过这两件事,我对公开招标并无好感。公开招标再好的‘经’,也会被‘歪嘴和尚’念歪。推而广之,我们国家再好的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,总是在部分执行者中打了折扣,走了样,使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,我们国家执行、落实层面的问题,不能忽视啊。”我说。

  “你是一名县委书记,但本质上是一名学者。你能不能从理论角度上,谈谈对公开招标的看法?”梁刚说。

  “我哪有什么理论啊,我只能就我自己的了解和理解说一下,公开招标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做法,能基本实现规范运作及管理,避免暗箱操作,截断利益输送,打破市场垄断,实现公开透明,保证公平公正,无疑是一种进步,肯定也是一剂良药。但却有不可避免的缺陷。”我说。

  “什么缺陷啊?”梁刚问。

  “缺陷大体上表现有三点,一、公开招标实行一次性报价,没有通过充分的竞争。有竞争实力的公司没有充分竞争的机会,不一定在投标中能中标。这容易挫伤公司的投标积极性,不利于招标市场秩序的建立。”我说。

  “二、公开招标多以低价竞争为基础,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中标公司会找多种借口加价。就是说先低价中标,然后再端着盘子讲价钱。省科技厅科技大楼公开招标就是鲜明的例子。”我说。

  “三、公开招标评标存在一些主观因素,可能会导致评标不够公平。一是评标强调价格是第一位因素,而低价格往往会左右评委的倾向性。二是评委受知识结构、专业技术程度的局限,势必会影响评标的公正性。”我说。

  “三是评委的情感因素和道德水平因素也会影响评标的公正性。四是制定标书人员受专业技术水平限制,所制标书不尽完善。五是用户和评委的关系处理不好,也会影响公正评标。……。我对公开招标没有什么研究,主要是凭一些感性认识说说,我说完了,该你从实践的角度说说吧。”我说。

  梁刚说:“我们既是同学又...-->>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b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